上海飞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据部门的相关人士介绍,正常情况下,部门要求商家对于过期的食品做下架处理,然后统一放到专门的库房并做好相应记录最终销毁。但事实上,针对过期食品的处理,商家多数是在后台操作,部门往往会存在监管难以到位的尴尬情况,从而导致出现监管盲点,这就给一些不法商贩制造了机会。
根据监管部门以往披露的信息,针对过期食品的流向不排除有两个方向,有的是商家给过期食品动手脚,如用化学制剂处理后,重新更改生产日期继续销售。此外,还有的商家将包装重新换掉,过期食品在经过简单处理后,重新包装销售。这类过期食品重新包装后,大多流向了郊区或城乡结合部,以往部门在对这些区域的检查中,曾发现大量过期食品的存在。
其次就是商家将这些过期的食品重新返厂,厂家对外宣称是将一些过期食品进行二次加工后做成饲料,但实际上,这些食品到底流向哪里,并没有人知道,不排除不法商家将这些商品二次回炉。前述制作假冒芬卡橄榄油的黑作坊便是如此。在报料人提供给媒体的一段中,一名工人用刀迅速地将一瓶芬卡橄榄油瓶身的标签铲去,然后贴上新的。据介绍,这是为已到期或将要到期的产品换上更长的保质期标签。
“人员都是通过更改生产日期或换包装等方式重新包装食品,再放到市场及便利店去销售的。”有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其中有的产品已过期12年,人员将罐盖上的生产日期抹掉,然后再在罐头瓶身上的包装纸上重新打上新的生产日期,由此达到“偷天换日”的效果,蒙骗消费者。




的食品添加剂规定不一致?
疑问 1:我国的食品添加剂品种比国外多吗?
我国的食品添加剂品种是相对比较少的,大概有 2 000 种左右(包括上千种香精香料),美国是 4 000 种左右(不包括香精香料),日本也比我们的品种多。
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律是: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几乎都能找到至少两个发达国家也在使用的先例。
实际上,比较各国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多少是没多大意义的,这只是各国根据自身条件作出的管理上的取舍而已,在安全性上并无分歧。
疑问 2:为什么一些外国禁用的食品添加剂在我国可以用?
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报道:「XX添加剂在欧盟禁止使用,而还在使用」,也有些报道会说「在国外的限量是 XX,而我国限量比国外高」。
实际上无论哪个国家,无论哪种食品添加剂,批准使用的前提都是经过科学的风险评估,认为不会对造成危害。
但每个国家基于管理上的取舍,对同一种添加剂的处理方式可能有些不同。某些国家禁用的食品添加剂在我国可以使用,同时也有大量在我国禁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外却可以使用。
有些食品添加剂是我国特有的,仅在我国范围内允许使用;也有些食品添加剂在我国的限量是严于组织或发达国家的,比如我国果冻中使用山梨酸钾(防腐剂)的限量是每千克 0.5 克,而欧盟的限量是每千克 1 克。
还有一些食品添加剂是标准或发达国家允许使用的,而我国并未批准使用。最明显的例子是质检总局每月公布的进口不合格食品名单,其中有大量因为违反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被退货或销毁的情况。
因此,不能简单地通过比较谁用、谁不用,或者个别指标的高低,来判定标准优劣。


吃了过期的食品,会怎么样?
很多人喜欢买很多回去囤着,为了不浪费,刚过保质期的,觉得大不了,照吃不误。一般来说,水分活度比较高、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比较高的食品更容易出现质量隐患,但不一定会产生危害,这就需要检验才能确定。
1. 对相对无害的变质,例如外观、结构和香味的变化,某些营养素的消耗等。如果吃了这一类的食物,一般不至于引起中毒,可能只是轻微的不适。
2. 对有害的变质,如某些微生物、霉菌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或某些食物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成分等,这一类变质常常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如果吃了这种食物,则容易引起中毒或潜在危害,轻的多发生如呕吐、恶心、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重的可能会影响呼吸、神经等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