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博纳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振动时效源自于敲击时效。在焊接过程中有经验的焊接师傅在施焊一段时间后立即用小锤对焊缝及周边进行敲击以防止产生裂纹,究其原因即是随时将焊接应力消除一些,以免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而实际上这种敲击的能量是有限的,后来人们发现使工件产生共振时,可给工件输入振动能量,从而于1915年在美国产生了世界关于振动消除残余应力的专利,并出现了振动时效设备。但由于当时难以制造出高频率的振动时效设备,且对其机理也尚待研究,所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这项技术的发展十分缓慢。到了五十年代后期,由于电机制造水平不断的提高,轻巧的振动时效设备陆续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苏联等国家出现,并不断地被应用到机械制造业中,实际应用证明振动时效比热时效能提高工件的尺寸稳定性。实际应用的成功又促进了人们对机理的探讨。到目前为止,上述国家的较大型机械制造厂商基本上在采用振动时效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