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般情况下,强夯地基适用于砾石,砂处理,杂填土(不包括垃圾),淤泥和粘土,低饱和黄土,现场监理还应提交地质勘探报告,掌握相关的技术指标,如土壤颗粒,该组成的孔隙比,流动性指标,塑性指数,饱和,渗透系数;建筑废物,工业废物,杂填土垃圾和其他杂物,还发现了各式各样的分布范围,深度,有机质含量和是否侵蚀的基础。土壤和水湿陷性会产生附加沉降,其湿陷系数应作为控制指标。无论是强夯地基的设计决策的选择是根据工程监理,但需要时,应通知设计考虑上述技术指标。
通常在强夯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在巨大的夯击能。在此作用下,夯点中心会迅速地下沉,累积的沉降量甚至能达到1米以上,随之,夯坑四周的土体也会隆起,所以地基土体定然会产生很大的变形,地基土体一旦变形,周围建筑物必然会收到强烈的影响。
强夯技术的特点:
如今,强夯施工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多元化。与其他施工方法相比,强夯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
(1) 适用于各种土层;
(2) 广泛应用;
(3) 加固;
(4) 有效加固深度较深;
(5) 施工设备简单;
(6) 节约材料;
(7) 节约工程造价;
(8) 施工速度很快。
总之,只要环境允许,土壤条件适宜,强夯法在一定程度上比其他机械、化学或机械加固方法应用更广泛、更有效,是一种具有节能、节地优点的技术措施。例如采用强夯法处理砂砾土、砂土和不饱和粘性土等粗粒土地基,其承载力可提高200%~500%,压缩率可降低20%~90%。随着经验的丰富和科学、现代化的施工方法,特别是排水条件的改善,强夯法处理的土类越来越多,甚至可以采用特殊技术处理海床和水下的软土层。
强夯基础采用动态压实法进行土壤改良的程度和深度取决于施入土壤的总能量;即土壤吸收的能量越多,改善程度越高。改进深度是重量下降量和下降高度的函数,通常达到改进深度4.5米到7.5米。
强夯基础动态压实通常在预先确定的网格模式上执行,在偏移网格上实现多次遍历。网格间距、每个冲击点的落点数、落点高度和总通过数取决于特定地点的土壤条件、观察到的地面响应以及冲击后孔隙水压的消散。需要对地面反应进行监测,以控制工作,并允许对正在执行的方案进行修改。应用的能量、冲击网格,以及液滴的顺序和时间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