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用塑料纱管改色时用到的电镀工艺
以下是纺织用塑料纱管改色时用到的电镀工艺,一起来了解下吧。
电镀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它材料制件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从而起到防止金属氧化(如锈蚀),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抗腐蚀性(硫酸铜等)及增进美观等作用。
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纺织用塑料纱管改色用到电镀工艺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是有帮助的,如果还想知道更多的关于纺织用塑料纱管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纺织用棉条筒在使用时需要怎么处理
纺织用棉条筒在使用时的处理方法分为:火焰淬火和感应加热这两种。
纺织配件中的纺织用棉条筒,在使用时需要进行表面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火焰淬火和感应加热热处理,常常应用的热源有氧或氧丙烷等火焰、感应电流、激光和电子束等。表面热处理是只加热工件表层,以改变其表层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为了只加热工件表层而不使过量的热量传入工件内部,应用的热源须存在高的能量密度,即在单位面积的工件上赐与较大的热能,使工件表层或部分能短时或瞬时达到高温。
纺纱锭子的由来与发展
纺纱锭子是由纺专演变而来的,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用纺专纺纱,人工转动纺专,纱线旋转而被加拈并卷绕在专杆上。
西汉时期以铁杆制纺专,杆径上细下粗。后来,手工纺车所用的纺纱锭子就成为现代纺纱锭子的雏形,它是两点支承的细长杆。
19世纪初期,环锭纺纱机纺纱锭子问世,其上下轴承都用滑动轴承,是不封闭的。由于不能储油、防尘,需要每天加油,而且容易沾污机件和纱线。
后来改进为上轴承和锭底封闭在壳体内,这时锭速仅为6000转/分左右。
随着提高锭速和增加卷装容量的需要,纺纱锭子结构也在不断改进。
20世纪初期,德国开始制造滚柱轴承纺纱锭子:上轴承采用滚柱轴承承受径向负荷,下轴承称为锭底,承托纺纱锭子的重量,两者刚性连接,称刚性纺纱锭子,锭速为8000~12000转/分。
到了50年代又发展成锭底为弹性支承的纺纱锭子,称弹性纺纱锭子。以后,纺纱锭子的改进侧重在研究纺纱锭子的支承结构,以提高速度。
到70年代棉纺锭速已达到18000转/分以上。高速后产生噪声,功率消耗增多和机件加剧磨损等问题,遂成了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