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P普天泰平@MPO/MTP高密度预端接布线系统|MTP/MPO布线系统|数据中心Mpo/Mtp高密度预端接光缆系统|MPO/MTP数据中心模块化预端接布线系|IDC通信机房|MPO-MPO主干光缆||MPO光纤跳线|MPO-MPO主干延伸光缆|MPO-LC分支光缆|MPO-LC转接模块|高密度预端接光纤箱用MPO-LC转接模块|19英寸标准预端接光纤配线箱|抽屉式高密度预端接光纤配线箱MPO/MTP预端接模块盒主要用于将MPO/MTP主干光缆终端的12/24芯MPO/MTP连接器分支为单芯/双芯的常规连接器。
PTTP普天泰平的MPO/MTP预端接主干光缆是为高密度解决方案而设计的,可为用户提供高可靠性、稳定性和卓越质量(低插入损耗)的预端接光缆和配套产品,这种产品通常部署在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中,这将优化您的数据中心的网络系统。同时所有的光缆端接都在工厂内完成,100%的工厂测试,保证了良好的品质。
PTTP普天泰平MTP/MPO系列是一组 创新性的产品,它使光纤传输进入了一个新 。MTP/MPO系列是容灾,主干网,建筑物内光纤分布等多种应用的理想产品,例如,一个MTP/MPO连接器就能实现一根光缆上的12芯传输。有了MTP/MPO系列产品,用户可以用内含12根纤芯的一根光缆实现主干与各个分支的连接。这种多芯技术的使用大大节省布线时间,安装即快又 。
MPO/MTP预端接数据中心的发展与应用
MPO/MTP的发展是未来网络数据发展的大趋势,不仅布线简单,节省时间,维护和扩展方面也是很省时省力的;同时传输的速率可以满足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唯一的缺点是对技术人员的要求非常的严格,这就要求我们的技术水平和专业性不断的加强。
MPO/MTP高密度预端接光缆系统目前应用于三大领域:
数据中心的高密度的应用环境;光纤到大楼的应用;在分光器、40G、100GSFP,SFP 等光收发设施的内部连接。
MPO/MTP光纤预连接系统在数据中心的应用趋势: 数据中心空间总是不够。解决空间不够的方法可以采用增加空间或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在一个设计好的数据中心增加空间是不现实的,提高空间利用率也就是增大密度。铜缆,光缆布线系统,其实铜缆系统也可以采用高密度,但这种高密度对空间的节省实在有限。
网络速度的不断提高,正常的40G和100G光纤网络通讯就是8芯光纤和20芯光纤可以实现。
把现场复杂的工作如原来的的接头无法满足这个高速网络标准中定义的MDI多芯的要求。另外要想在现场完成这样单根光纤的多芯连接的工作显得非常困难,因为一芯的不合格意味着整根不合格。同时很难得到性能的完整保障和也衡南满足性能一致性的要求。转移到专门的具有流水线和多种设备的工厂去做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因为采用高密度的预连接系统,它可以大大减少现场的安装时间,也大大降低现场施工安装对性能的影响以及性能不确定性的概率。
如何做好一个的MPO/MTP高密度光纤预连接系统项目呢?
布线工程项目的性能取决于四大要数:即前期设计,产品性能,安装工艺以及项目环境。
连接器组件经工厂预先端接、100%测试
供货时含光衰减测量报告
可提供8芯-144芯MPO/MTP预端接主干光缆
支持OS2、OM1、OM2、OM3、OM4、OM5
可提供低损耗产品
具含Pin导针(公头型)和不含Pin导针(母头型)连接器选项
根据客户的要求定制长度和极性
大于50米带轴包装
可提供双护套干光缆
可定制带拉环
规格
跳线接口类型 | MPO/MTP |
光缆结构 | 8/12/24/36/48/72/96/144芯 |
总长度 | 可定制 |
研磨端面 | APC/UPC/PC |
MPO选项 | OS2/OM1/OM2/OM3/OM4/OM5 |
光缆护套 | LSZH/OFNR/OFNP |
光学性能
MPO类型 | 连接器端面 | 类型 | 插入损耗 | 回波损耗 |
单模MPO | APC 倾斜8度端面 | 标准 | ≤0.75dB(典型值0.25dB) | ≥55dB |
APC 倾斜8度端面 | 低损耗 | ≤0.35dB(典型值0.15dB) | ≥50dB | |
多模MPO | PC 0度端面 | 62.5/125标准 | ≤0.6dB(典型值0.2dB) | ≥20dB |
PC 0度端面 | 62.5/125低损耗 | ≤0.35dB(典型值0.15dB) | ≥20dB | |
PC 0度端面 | 50/125标准 | ≤0.6dB(典型值0.2dB) | ≥25dB | |
PC 0度端面 | 50/125低损耗 | ≤0.35dB(典型值0.15dB) | ≥25dB |
订购信息:
序号 | 产品型号 | 产品描述 | 光纤芯数 | 光缆类型 MPO/MTP |
公头/母头 | 纤芯类型 |
1 | MOF08F08S1BL0-xxxMD | MPOF-MPOF 8-Fiber, Minicore LSZH, Method B, no pulling eye | 8 | MPO Trunk | Female | OS1/OS2 |
2 | MOF12F12S1BL0-xxxMD | MPOF-MPOF 12-Fiber, Minicore LSZH, Method B, no pulling eye | 12 | MPO Trunk | Female | OS1/OS2 |
3 | MOF12X2F12X2S1BL0-xxxMD | MPOF-MPOF 24-Fiber, Minicore LSZH, Method B, no pulling eye | 24 | MPO Trunk | Female | OS1/OS2 |
4 | MOF12X4F12X4S1BL0-xxxMD | MPOF-MPOF 48-Fiber, Minicore LSZH, Method B, no pulling eye | 48 | MPO Trunk | Female | OS1/OS2 |
5 | MOF12X6F12X6S1BL0-xxxMD | MPOF-MPOF 72-Fiber, Minicore LSZH, Method B, no pulling eye | 72 | MPO Trunk | Female | OS1/OS2 |
6 | MOF12X8F12X8S1BL0-xxxMD | MPOF-MPOF 96-Fiber, Minicore LSZH, Method B, no pulling eye | 96 | MPO Trunk | Female | OS1/OS2 |
7 | MOF12X12F12X12S1BL0-xxxMD | MPOF-MPOF 144-Fiber, Minicore LSZH, Method B, no pulling eye | 144 | MPO Trunk | Female | OS1/OS2 |
8 | MOF08F08M3BL0-xxxMD | MPOF-MPOF 8-Fiber, Minicore LSZH, Method B, no pulling eye | 8 | MPO Trunk | Female | OM3 |
9 | MOF12F12M3BL0-xxxMD | MPOF-MPOF 12-Fiber, Minicore LSZH, Method B, no pulling eye | 12 | MPO Trunk | Female | OM3 |
10 | MOF12X2F12X2M3BL0-xxxMD | MPOF-MPOF 24-Fiber, Minicore LSZH, Method B, no pulling eye | 24 | MPO Trunk | Female | OM3 |
11 | MOF12X4F12X4M3BL0-xxxMD | MPOF-MPOF 48-Fiber, Minicore LSZH, Method B, no pulling eye | 48 | MPO Trunk | Female | OM3 |
12 | MOF12X6F12X6M3BL0-xxxMD | MPOF-MPOF 72-Fiber, Minicore LSZH, Method B, no pulling eye | 72 | MPO Trunk | Female | OM3 |
13 | MOF12X8F12X8M3BL0-xxxMD | MPOF-MPOF 96-Fiber, Minicore LSZH, Method B, no pulling eye | 96 | MPO Trunk | Female | OM3 |
14 | MOF12X12F12X12M3BL0-xxxMD | MPOF-MPOF 144-Fiber, Minicore LSZH, Method B, no pulling eye | 144 | MPO Trunk | Female | OM3 |
15 | MOF08F08M4BL0-xxxMD | MPOF-MPOF 8-Fiber, Minicore LSZH, Method B, no pulling eye | 8 | MPO Trunk | Female | OM4 |
16 | MOF12F12M4BL0-xxxMD | MPOF-MPOF 12-Fiber, Minicore LSZH, Method B, no pulling eye | 12 | MPO Trunk | Female | OM4 |
17 | MOF12X2F12X2M4BL0-xxxMD | MPOF-MPOF 24-Fiber, Minicore LSZH, Method B, no pulling eye | 24 | MPO Trunk | Female | OM4 |
18 | MOF12X4F12X4M4BL0-xxxMD | MPOF-MPOF 48-Fiber, Minicore LSZH, Method B, no pulling eye | 48 | MPO Trunk | Female | OM4 |
19 | MOF12X6F12X6M4BL0-xxxMD | MPOF-MPOF 72-Fiber, Minicore LSZH, Method B, no pulling eye | 72 | MPO Trunk | Female | OM4 |
20 | MOF12X8F12X8M4BL0-xxxMD | MPOF-MPOF 96-Fiber, Minicore LSZH, Method B, no pulling eye | 96 | MPO Trunk | Female | OM4 |
21 | MOF12X12F12X12M4BL0-xxxMD | MPOF-MPOF 144-Fiber, Minicore LSZH, Method B, no pulling eye | 144 | MPO Trunk | Female | OM4 |
例:MOF12F12S1BL0-010MD ,1O米两端12芯单模MPO,B极性,普通损耗
M:MPO光缆
O:日本MPO; T:、MTP
第一个连接头:F:母头; M:公头;
8:芯;12:12芯 24:24芯
第二个连接头:F:母头; M:公头;
8:芯;12:12芯 24:24芯
S1:单模;M3:OM3; M4:OM4
两端12芯 A:A极性;B:B极性;C:C极性 两端24芯:1:直向; 2:交叉
L:LSZH R OFNR P:OFNP
0:无拉环;1:第一端有拉环;2:第二端有拉环;3:两端都带拉环
001M:1米
最后空或D:普通损耗;B:低损耗
三、没有对线路进行有效管理
通常情况下,大家都会认为增加线路数量会给现有系统带来帮助。梯形机架的增加以及随之而来基于机架的线路管理等工作确实会导致运营成本上升。但也可以让日常维护工作变得非常简单。需要注意到,线路管理工作并不会因为项目最终安全完成而自动终止,当越来越多的线路被添加进来时,现实情况也会随之改变。因此,我们要坚持对线缆进行标识,按照颜色分类,或者采取一些其它类型的专门处理,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轻松地识别出相关线路。
四、网线与电缆形成平行布设
数据线进行传输时采用的是“双绞线”(非屏蔽双绞线)模式。低电压通过电线运行所产生的磁场是通信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非屏蔽网线与电线平行时,就会出现磁场干扰的问题,这将导致所传输数据中出现大量重复和乱码类信息的情况。在很多案例中,这都会造成在两地之间进行有效传输的失败,传输速率将迅速下降,频频出现需要重复传输的问题。
如果必须要在电线附近部署网线,就一定要确保以垂直而不是平行的方式通过。曾经的一个案例发生在90年代末,笔者遇到新安装的同轴电缆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这条线路本来负责连接距离非常近的两座建筑,在经过了各种故障排查后,笔者突然发现两座建筑物之间的架空电力线与同轴电缆缠绕在了一起,因此导致线路受到了严重的电磁干扰,不能正常传输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