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银环仪表有限公司
T:0517-86809966 / 18952342008 (微信同号)傅经理
工作原理:
市政雨水管道流量计的测量原理是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导电液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运动时,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势,其感应电势E为:
E=KBVD式中:K----仪表常数B----磁感应强度V----测量管道截面内的平均流速D----测量管道截面的内径测量流量时,导电性液体以速度V流过垂直于流动方向的磁场,导电性液体的流动感应出一个与平均流速成正比的电压,其感应电压信号通过二个或二个以上与液体直接接触的电极捡出,并通过电缆送至转换器通过智能化处理,然后LCD显示或转换成标准信号4~20ma和0-1khz输出。
产品特点:
▲高清晰度背光LCD显示,全中文菜单操作,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易学易懂。
▲流量计采用SMD器件和表面贴装(SMT电路可靠性高)。
转换器采用新颖励磁方式,功耗低、零点稳定、精确度高。流量范围度可达150:1;
▲转换器可与传感器组成一体型或分离型;
▲转换器采用16位高性能微处理器,2x16LCD显示,参数设定方便,编程可靠;
▲流量计为双向测量系统,内装三个积算器:正向总量、反向总量及差值总量;可显示正、反流量,并具有多种输出:电流、脉冲、数字通讯、HART;
▲转换器采用表面安装技术(SMT),具有自检和自诊断功能;
▲测量精度不受流体密度、粘度、温度、压力和电导率变化的影响,传感器感应电压信号与平均流速呈线性关系,因此测量精度高。
▲采用16位嵌入式微处理器,运算速度快,精度高,可编程频率低频矩形波励磁,提高了流测量的稳定性,功耗低。
▲全数字量的处理,抗干扰能力强,测量可靠,精度高,流量测量范围可达150:1
▲流量计超低EMI开关电源,使用电源电压变化范围大,抗EMC好
▲内部具有三个积算器可分别显示正向累计量及差值积算量,内部设有不掉电时钟,可记录16次掉电时间
▲具有RS485、RS232、Hart和Modbus等数字通讯信号输出。
产品参数选型表
型号 |
口径 |
|||||
YH-LDE |
15~2600 |
|||||
代号 |
电极材料 |
|||||
K1 |
316L |
|||||
K2 |
HB |
|||||
K3 |
HC |
|||||
K4 |
钛 |
|||||
K5 |
钽 |
|||||
K6 |
铂合金 |
|||||
K7 |
不锈钢涂覆碳化钨 |
|||||
代号 |
内衬材料 |
|||||
C1 |
聚四氟乙烯(F4) |
|||||
C2 |
聚全氟乙丙烯(F46) |
|||||
C3 |
聚氟合乙烯(FS) |
|||||
C4 |
聚录丁橡胶 |
|||||
C5 |
聚氨脂橡胶 |
|||||
代号 |
功能 |
|||||
E1 |
0.3级 |
|||||
E2 |
0.5级 |
|||||
E3 |
1级 |
|||||
F1 |
4-20Madc,负载≤750Ω |
|||||
F2 |
0-3khz,5v有源,可变脉宽,输出高端有效频率 |
|||||
F3 |
RS485接口 |
|||||
T1 |
常温型 |
|||||
T2 |
高温型 |
|||||
T3 |
超高温型 |
|||||
P1 |
1.0MPa |
|||||
P2 |
1.6MPa |
|||||
P3 |
4.0MPa |
|||||
P4 |
16MPa |
|||||
D1 |
220VAC±10% |
|||||
D2 |
24VDC±10% |
|||||
J1 |
一体型结构 |
|||||
J2 |
分体型结构 |
|||||
市政雨水管道流量计安装位置:
通常,流量计设计时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变送器要选择在任何时候测量导管内都能充满液体的位置进行安装,以防止由于测量导管内没有液体而产生指针不在零点引起的错觉。好是垂直安装,减少由于液体流过在电极上产生气泡而造成的误差。·流量计测量管中出现气体积聚或有气泡现象时,会增大测量误差,所以要避免将自来水流量计传感器安装在管道的高点。·传感器不应安装在泵的入口侧,避免抽液时形成负压损坏测量管内衬。·尽量避免安装在有振动的地方,若不可避免,应加固管路系统和传感器,当振动十分剧烈时,宜选用分体式自来水流量计,将变送器和传感器分开安装。在高空管道上,也要尽量选用分体式自来水流量计,将传感器安装在高空管道上,将变送器安装在地面上的易观察处,方便巡查和维修。·信号微弱,在满量程时只有2.5~8.0mV,流量很小时,输出只有几微伏。要避免将自来水流量计安装在有电磁场和电磁场变化剧烈的地方,如大型变压器、电机等强电磁设备附近。·变送器和二次仪表必须使用电源中的同一根相线,否则会由于检测信号和反馈信号相位差120°,导致仪表不能正常工作。
·对于含固颗粒的液体流量测量,电磁流量检测器宜垂直安装,并且流体的流向应自下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