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摄影,棚拍摆拍出片更考虑相机和用光之外的因素。
我说的就是模特和妆面。
为什么有人长得很漂亮,看上去也很漂亮,但就是拍照差点意思。鉴于此模特本人也无奈,只能自嘲不上相。
原因是打光和拍摄有一定因素,长得漂亮不一定五官立体感很强,五官立体感不强用伦勃朗式,或者拍侧颜,这就比较扯。
更主要的是模特本人的镜头感,什么是镜头感,硬解释也解释不好,总之就是在镜头前自然且有张力的一种状态。
很多不怎么棚拍的小姐姐,自拍起来无压力,别人用手机镜头拍也无压力。换成棚拍,在灯光下,看着黑洞洞的镜头,莫名压抑感油然而生,导致表情和动作很硬,这时候拍侧颜或者远景还好,正面特写拍一张废一张。
再说妆面,摄影圈有句话叫“照片正好,实物必须过”,为了出片达到效果,摄影师得反复试拍妆面。
有团队的大佬不算什么,我等散人摄影就得和化妆师慢慢磨合,作为摄影师找个合拍化妆师也不算特别容易。
所以棚拍人像出片到底是技术过硬还是模特给力还是团队优秀呢,可能原因并不唯一。在这里摄影师功力占多少我不敢说,肯定不是100%。
扫街拍人像内核相当于风光。
风光摄影,说说狭义的风景片,出片的门槛相对比较——高。
因为人像随便什么镜头都能拍,的5018行,每一个都能用,喜欢拉大长腿就14-24,偏写实就24-70,背景虚化就70-200。
机身要求也没那么高,尤其是棚拍,十年前小工作室甚至有拿500D接活的,出片也能看。
拍风景可就不一样了,最起码有个广角,还不是24-70那种广角端,否则大气磅礴的片子不敢想。
广角一拧,机身全画幅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想出点个性片子,鱼眼头得买吧,想拍野生动物,打鸟头得配吧,花销比拍人像多了N倍。
前面说过拍人像看模特赏不赏饭,拍风景就看老天爷赏不赏脸。
上班族难得有年假,拎起相机去泰山拍日出,偏偏老天爷不赏脸,连续两三个阴天,年假基本就废了。
所以拍风景付出的时间成本也比拍人像巨大,漫展上能看见一帮死宅拍小姐姐,让死宅去拍鸟拍河流,那真没有退休大爷有战斗力。
再说说二者难点:
人像摄影难在如何突破千人一面。
大部分人像摄影,包括影楼、拍婚礼、拍汉服、JK、lo,本质是一种商业摄影。商业摄影内核在于如何达到客户要求,说白了就是取悦客户。
前面说过,不少人在被拍照时甚至达不到自己理想中出片的状态,就得靠摄影师去想办法找补。
长期实践下来,一样的妆面、姿势、拍摄角度和构图算是一种方便的万用模板,目的在于降低双方出片难度。
但是免不了千人一面,尤其是后期精修。影楼后期并不是摄影自己修,用类似流水线的修片法,这不是创作,是按标准加工产品。
一方面是并不是谁都能出片,另一方面是顾客花了钱要买到产品,千人一面算是博弈出来的成果。不过违背了创作者和艺术家创作是表达自己思想的原则。
影楼摄影师算摄影师吗?我也迷茫了。
风光难在如何注入灵魂。
《匿名的风景》一书说,风景摄影和人像摄影一样,对后期依赖严重,但是风景摄期是基于对感受还原的要求。
本来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无度的滥用后期就像,一旦尝到这种快感就再也停不下来。很多作品越来越浮夸,甚至变得跋扈。
观众的感官也是越来越刁,不刺激甚至不够强烈的刺激就没法获得视觉上的满足感。
作者认为注入灵魂的风光片应该是创作者把自己情感融入到自然环境中拍摄的片子,不是模仿和刻意追求摄影上的没有缺点。
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没有那么多时间认真琢磨一张片子,考虑自己情感和片子的共鸣。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精力提升自己的摄影技术,我觉得学习一些理念还是很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