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邦PBT SK612SF 低粘度 15%玻纤增强
SK603 BK851 | PBT-GF20 | 20% 玻纤增强 PBT |
SK603 NC010 | PBT-GF20 | 20% 玻纤增强 PBT |
SK605 BK851 | PBT-GF30 | 30% 玻纤增强 PBT |
SK605 NC010 | PBT-GF30 | 30% 玻纤增强 PBT |
SK605LM BK591 | PBT-GF30 | 30% 玻纤增强, 可激光标记, PBT |
SK608 BK509 | PBT-GF45 | 45% 玻纤增强 PBT |
SK609 BK851 | PBT-GF50 | 50% 玻纤增强 PBT |
SK609 NC010 | PBT-GF50 | 50% 玻纤增强 PBT |
SK612SF NC010 | PBT-GF15 | 15% 玻纤增强 低粘度PBT用于超快速生产 |
SK615SF BK591 | PBT-GF30 | 30% 玻纤增强 低粘度PBT用于超快速生产 |
SK615SF NC010 | PBT-GF30 | 30% 玻纤增强 低粘度PBT用于超快速生产 |
SK643FR BK851 | PBT-GF20 FR(17) | 20% 玻纤增强, 阻燃, PBT |
SK645FR BK851 | PBT-GF30 FR(17) | 30% 玻纤增强, 阻燃, PBT |
SK645FR NC010 | PBT-GF30 FR(17) | 30% 玻纤增强, 阻燃, PBT |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英文名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BT),属于聚酯系列,是由1.4-PBT丁二醇(1.4-Butylene glycol)与对苯二甲酸(PTA)或者对苯二甲酸酯(DMT)聚缩合而成,并经由混炼程序制成的乳白色半透明到不透明、结晶型热塑性聚酯树脂。与PET一起统称为热塑性聚酯,或饱和聚酯。PBT
PBT技术
PBT技术的基础是IEEE802.1ah定义的PBB(ProviderBackboneBridge,运营商骨干桥接)技术,IEEE把PBT技术称为PBB-TE(Provider Backbone Bridge Traffic Engineering,支持流量工程的运营商骨干桥接技术)。PBB又称为MAC-in-MAC,是一种基于MAC堆栈的技术,用户MAC被封装在运营商MAC内,通过二次封装对用户流量进行隔离,增强了以太网的可扩展性和业务的安全性。PBB的关键是在MAC-in-MAC封装中引入了24 bit的 I-TAG(业务实例标签)用来标识业务。
基本概述
随着CE(CarrierEthernet,电信级以太网)概念的提出,满足电信网络需求,面向连接的以太网技术—PBT(ProviderBackboneTransport,运营商骨干传送)也在2005年10月浮出水面。此后,国内外均有运营商采用PBT技术组网,为PBT技术在城域网内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开端。
折叠编辑本段技术信息
PBT技术基于PBB技术,其核心是对PBB技术进行改进,通过网络管理和控制,使CE中的业务事实上具有连接性,以便实现保护倒换、OAM、QoS、流量工程等电信网络的功能。PBT技术去掉了PBB技术的部分内容,因此支持PBT技术的设备,将会丢弃未知目的地的数据,而不是把它洪泛到所有潜在目的地。PBT技术关闭了PBB的组播功能,不转发而是丢弃组播数据;关闭了广播学习功能,因为通过网络的PBT通路是预先定义好的;还关闭了用于阻止网络内出现环路的协议,因为对数据帧的转发路径是预先配置好的,不再需要阻止环路协议,这样有助于提高网络的利用率。运营商可以管理不同路由上的负载,防止负载不均衡情况的发生。
PBT技术采用外层MAC加上外层ⅥD(B-DA B-ⅥD)进行业务转发,使CE受到运营商的控制并能隔离用户流量。这样内层用户C-VLAN不必在全网中惟一,不同的B-DA可以采用相同的C-ⅥD,不会造成数据帧在转发中的冲突。
PBT技术支持带宽管理和CAC(ConnectionAdmissionControl,连接接纳控制)功能,以实现对网络资源的管理,通过网管配置或NC(NetworkController,网络控制器)建立连接,可方便实现灵活的交换和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