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德国拜耳2856塑胶原料/2856/医疗级
PC德国拜耳2856塑胶原料/2856/医疗级
PC华韵公司现货供应高透明 食品级 高抗冲PC德国科思创1095
PC华韵公司现货供应高透明 食品级 高抗冲PC德国科思创1239
PC华韵公司现货供应高透明 食品级 高抗冲PC德国科思创1603
PC华韵公司现货供应高透明 食品级 高抗冲PC德国科思创1695
PC华韵公司现货供应高透明 食品级 高抗冲PC德国科思创1700
PC华韵公司现货供应高透明 食品级 高抗冲PC德国科思创1795
PC华韵公司现货供应高透明 食品级 高抗冲PC德国科思创1797
PC华韵公司现货供应高透明 食品级 高抗冲PC德国科思创1837
PC华韵公司现货供应高透明 食品级 高抗冲PC德国科思创1882
PC华韵公司现货供应高透明 食品级 高抗冲PC德国科思创2045
PC华韵公司现货供应高透明 食品级 高抗冲PC德国科思创2400
PC华韵公司现货供应高透明 食品级 高抗冲PC德国科思创2600
PC华韵公司现货供应高透明 食品级 高抗冲PC德国科思创2607
pc 介绍
pc工程塑料是由双化合物中之丙二酚(bisphenol-a)、碳酸盐化合物中之碳酸二苯酯(diphenylcarbonate)由酯交换法(熔融法)反应所聚合而成的聚碳酸酯树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突出的抗冲击能力,耐蠕变和尺寸稳定性好,耐热、吸水率低、无毒、介电性能优良,是五大工程塑料中具有良好透明性的产品,也是近年来增长速度快的通用工程塑料。
pc 加工方法
pc可注塑、挤出、模压、吹塑、热成型、印刷、粘接、涂覆和机加工,重要的加工方法是注塑。成型之前必须预干燥,水分含量应低于0.02%,微量水份在高温下加工会使制品产生白浊色泽,银丝和气泡,pc在室温下具有相当大的---高弹形变能力。冲击韧性高,因此可进行冷压,冷拉,冷辊压等冷成型加工。挤出用pc分子量应大于3万,要采用渐变压缩型螺杆,长径比1:18~24,压缩比1:2.5,可采用挤出吹塑,注-吹、注-拉-吹法成型高质量,高透明瓶子。pc合金种类繁多,改进pc熔体粘度大加工性和制品易应力开裂等缺陷, pc与不同聚合物形成合金或共混物,提高材料性能。具体有pc/abs合金,pc/asa合金、 pc/pbt合金、pc/pet合金、pc/pet/弹性体共混物、pc/mbs共混物、pc/ptfe合金、pc/pa合金等,利有两种材料性能优点,并降低成本,如pc/abs合金中,pc主要贡献高耐热性,较好的韧性和冲击强度,高强度、阻燃性, abs则能改进可成型性,表观质量,降低密度
PC树脂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西欧和日本。这三大产地生产能力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90%。目前世界聚碳酸酯工业发展呈现两大特点,一是生产更趋集中和垄断,德国拜耳公司、美国GE化学公司、道化学公司及日本帝人公司四大公司的生产能力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80%左右,其中通用电气、拜耳、陶氏化学和日本帝人公司,其装置能力分别占2000年世界总生产能力的35%、31%、9%和9%。这几大公司控制着世界聚碳酸酯的生产技术,主宰着世界聚碳酸酯市场。二是亚洲发展迅速,近年来随着亚洲经济逐步恢复,尤其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工程塑料的需求越来越强劲,世界著名聚碳酸酯生产商也纷纷来亚洲投资建厂。
PC华韵公司现货供应高透明食品级高抗冲PC德国科思创2806
PC华韵公司现货供应高透明食品级高抗冲PC德国科思创3107
PC华韵公司现货供应高透明食品级高抗冲PC德国科思创3108
PC华韵公司现货供应高透明食品级高抗冲PC德国科思创3413R
PC华韵公司现货供应高透明食品级高抗冲PC德国科思创6465
PC华韵公司现货供应高透明食品级高抗冲PC德国科思创6485GR
PC华韵公司现货供应高透明食品级高抗冲PC德国科思创6717
DVD或CD光盘仍是聚碳酸酯消费的主要领域之一,拜耳公司预计2005年用于光学介质的PC消费量将达到77万t。日本帝人集团与新加坡合资的的生产装置,产品50%将用于光学介质。全球PC树脂两大主要生产商Bayer和GE致力于用于医用市场的PC树脂的新品开发。Bayer公司推Makrofol LP 209 PC薄膜及GE公司的3种Lexan PC:Lexan HPXSR、HPX4、HP1HF。聚碳酸酯工业化合成主要是界面光气化路线, 以双酚A为原料,使用光气、氢氧化钠和二氯甲烷为原料及反应助剂,此法工艺成熟,产品质量较高,易于规模化和连续化生产,经济性好。因此此工艺路线长期占据着聚碳酸酯生产的主导地位。但由于该法使用的原料光气剧毒,近年来各大公司纷纷研究非光气法生产路线。1993年非光气法工艺研究成功,并由GE塑料日本公司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主要以双酚A与碳酸二苯酯为原料,该工艺是一种符合环境要求的绿色工艺,已成为今后聚碳酸酯合成工艺的发展方向,预计未来在聚碳酸酯生产中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