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鱼起捕销售后,冬季鱼池基本处于休整期,是全年水产养殖生产中最清闲的季节,但这并不意味着无事可做,切勿高枕无忧。如果忽视了冬季鱼池管理工作,将会给来年的养殖生产带来重大影响。因此,广大养殖户应及时抓好以下六项管理工作。
一、鱼种并池
对养殖鱼种的池塘,当气温在10℃以下时,鱼种需并池管理。并池前停食2-3d,并拉网锻炼2-3次,然后将鱼种按不同的种类和规格放入不同的的池塘中,让其保膘,以备起捕放养和销售。一般每667㎡放养规格为10-13㎝的鱼种40000尾左右,放养规格为15-20㎝的鱼种30000尾左右。
二、清池消毒
对于冬闲的池塘,应抽干池水,铲除池边杂草,清除池底过多淤泥,保留淤泥10㎝左右,填补池坡缺口、裂缝,加高、加宽、夯实池埂。曝晒池底数日,以疏松土壤表层,增加通透性,加速有机质的风化。鱼种放养前15-20d用生石灰清池消毒,干法用量为75-100㎏/667㎡,带水用量为120-150㎏/667㎡,方法是加水乳化后趁热全池泼洒,以杀灭病原体、野杂鱼等有害生物。放养前投施畜禽粪肥,用量为300㎏/667㎡左右,以培育浮游生物,为接将入池的鱼种提供生物饵料。
养殖大棚的性能
1、透光性:透光率是评价养殖大棚最基本指标。透光率是指透进大棚内的光照量与室外光照量的百分比。一般,连栋塑料大棚在50%~60%,玻璃大棚的透光率在60%~70%,日光大棚可达到70%以上。
2、保温性:加温耗能是养殖大棚的主要障碍,提高大棚的保温性能,降低能耗,是提高大棚生产效益的最直接手段。
3、耐久性:大棚建设必须要考虑其耐久性,大棚耐久性受大棚材料耐老化性能、大棚主体结构的承载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塑料养殖大棚
大型连栋式塑料大棚是近十几年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的一种大棚型式,与玻璃大棚相比,它具有重量轻、骨架材料用量少、结构件遮光率小、造价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其环境调控能力基本上可以达到玻璃大棚的相同水平,塑料大棚用户接受能力在全世界范围内远远高出玻璃大棚,成为现代大棚发展的主流。
1、总体尺寸
塑料养殖大棚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结构尺寸,但就总体而言,通用大棚跨度在6~12m,开间在4m左右,檐高3~4m。以自然通风为主的连栋大棚,在侧窗和屋脊窗联合使用时,大棚最大宽度宜限制在50m以内,最好在30m左右,而以机械通风为主的联栋大棚,大棚最大宽度可扩大到60m,但最好限制在50m左右,对大棚的长度最好限制在100m以内,但没有严格的要求。
2、主体结构
①塑料大棚主体结构一般都用热浸镀锌钢管作主体承力结构,工厂化生产,现场安装。由于塑料大棚自身的重量轻,对风、雪荷载的抵抗能力弱,所以,对结构整体的稳定性要有充分考虑,一般在室内第二跨或第二开间要设置垂直斜撑,在大棚的外围护结构以及屋顶上也要考虑设置必要的空间支撑。最好有斜支撑(斜拉杆)锚固于基础,形成空间受力体系。
③主体结构的雪荷载承载能力要根据建设地区实际降雪条件和大棚的冬季使用情况确定。在北方使用,设计雪荷载不宜小于0.35kN/平方米。
④对于周年运行的塑料大棚,还应考虑诸如设备重量、植物吊重、维修等多项荷载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