荚迷花是一种被子植物门忍冬科的植物。丛生直立落叶灌木,全世界大约有150--170种,别名有罄迷、挈橀(陆玑《诗疏》)、羿先、孩儿拳头(《救荒本草》),实为观赏佳木,是制作盆景的良好素材。
主要原始来自于在东南亚、南美洲,非洲高山类型,有常绿型和落叶型。在中国的高约1至3米,小枝幼时有毛。单叶对生,叶宽倒卵形至椭圆形,长3至9厘米,边缘具粗锯齿。聚伞花序,花白色,5至6月开放。核果卵形,9至10月成熟,果实殷红,艳丽夺目。分布很广,主产于华中及华东地区。在国外的有些则是冬天开粉红色花,气味与腊梅类似,而有些则是夏天开花,秋天结果,有些果子是蓝黑色的。 中国的荚迷枝叶稠密,树冠球形;叶形美观,入秋变为红色;开花时节,纷纷白花布满枝头;果熟时,累累红果,令人赏心悦目。如此集叶花果为一树,实为观赏佳木,是制作盆景的良好素材。
荚迷是温带植物,喜光,喜温暖湿润,也耐阴,耐寒,对气候因子及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是微酸性肥沃土壤。地栽盆栽,管理可以粗放。
分布很广,主产于华中及华东地区,河北南部、陕西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广东北部、广西北部、四川、贵州及云南(保山)。
在国外的有些则是冬天开粉红色花,花期10月-4月,气味与腊梅类似,
而有些则是夏天开花,秋天结果,有些果子是蓝黑色的。
荚迷用播种繁殖。秋冬采种,种子具休眠期,用湿砂层积以通过后熟作用及打破休眠后,于翌年春播种,栽培容易,可裸根移栽,但应适当剪枝
该植物主要功效是下气,消谷,杀蛔。主要治疗小儿疳积。根据《唐本草》记载该植物甘苦,平,无毒。入脾经。基本用量是内服:煎汤,0.5~1两。别名有罄迷、挈橀(陆玑《诗疏》)、羿先、孩儿拳头(《救荒本草》),药用部位是本植物的果实(荚蒾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该植物在春、夏采收。药用价值出自《唐本草》①《唐本草》:“荚蒾,叶似木槿及似榆,作小树。其子如溲疏,两两为并,四四相对,而色赤,味甘。檀、榆之类也。”②《本草拾遗》“荚蒾,主六畜疮中蛆,煮汁作粥灌之,蛆立出。皮堪为索。生北土山林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