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基层是设置在基层之下,并与面层、基层一起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起次要承重作用的层次。底基层材料的强度指标要求可比基层材料略低。底基层视公路等级或交通量的需要可设置一层或两层。底基层较厚需分两层施工时,可分别称为上底基层、下底基层。5)垫层是设置在底基层与土基之间的结构层,起排水、隔水、
防冻、防污等作用。
沥青路面分类
沥青路面有多种分类方法,按集料种类不同分为沥青砂、沥青土、沥青碎(砾)石混合料等;按沥青材料品种不同分为:石油沥青路面、煤沥青路面、天然沥青路面和渣油路面。但较普遍的分类方法是按其施工方法、技术品质和使用特点分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厂拌沥青碎石路面、沥青贯入式路面、路拌沥青碎(砾)石混合料路面和沥青表面处治路面。
沥青混凝土路面
由适当比例的各种不同大小颗粒的集料、矿粉和沥青,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拌和,经摊铺压实而成的路面面层。
1.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多用热拌热铺法制备,其路用性质比较好,故对制备工艺和原材料要求也较高,大多采用集中厂拌法。用得较普遍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为碾压式类型,即混合料需经重型机械压实后才能成型,故有的国家称它为碾压式地沥青。成型以后路面平整、密实、少尘,有一定粗糙性,因而有较好的行车舒适性和外观;且有较好的耐老化性、耐磨性、温度稳定性和抗行车损坏的能力
2. 冷铺式。沥青混凝土热拌冷铺,有的国家也称为冷地沥青,常用于养护小修或需远距离输送混合料的工程,所用沥青比热拌热铺者为稀,用量亦较少,以求在常温时有适当的松散度和粘性,但其使用寿命不及热拌热铺者。
沥青路面养护剂,是一种沥青道路预防性养护新型材料,主要在沥青路面“亚健康”状态时进行预防性养护,喷涂于沥青道路表面,通过浸润、激活、修复和还原老化的沥青,恢复增强原有性能,停止沥青老化,起到综合的预防性养护,避免公路病害进一步扩散,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同时具有美化道路和快速整容翻新的效果。沥青路面养护剂这一道路预防性养护技术,在一些发达国家从上世纪80年代就有应用,有的已经列为常规性养护规范。
一;特点
主要在沥青路面“亚健康”状态时进行预防性养护,喷涂于沥青混凝土表面,浸润、激活、修复、还原老化的沥青,恢复增强原有性能,停止沥青老化,起到综合的预防性养护,避免公路病害进一步扩散,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同时具有美化道路和快速整容翻新的效果,让道路“一夜间旧貌换新颜”。
二;施工流程
1.通常要求:
1.1材料采用沥青路面减缩固化剂,每公斤可喷洒约3㎡。
1.2预维护部分的亚健康状态最佳。如有损伤、凹坑、裂纹等疾病,应在处理后实施维修。
1.3施工条件:温度应在-15℃至 50℃之间,雨天和下雪天不能够施工。
1.4施工前,施工人员应首先知道该材料的用途。
1.5施工机械:搅拌机或手动搅拌工具(手动电钻改装)、高压吹气设备、底面清洗工具、沥青喷洒机或沥青洒布车。万一是手工摩擦损毁施工,应准备几卷油漆。
2、固化预处理:
首先,将预固化路面上的污物和另外杂物清除出施工面,并用高压鼓风机吹走。假如有松动的部分,一起清洗,不可以带任何积水。假如有积水,在施工前将其吸出并干燥。
3.搅拌:
使用前,应使用机械或木棒充分均匀地搅拌材料。应特别在意搅拌包装桶底部的所有沉淀物。冬季施工时,搅拌过程可以普遍增加材料的流动性,使施工更加方便。
4.施工方式:
混合料通过喷涂机或沥青洒布车喷洒在沥青路面上。人工刮削施工时,直接将材料倒在路面上,用滚涂刷均匀涂刷。喷涂厚度可依据路面情况确定,以免损坏结构深度和摩擦系数。
5.健康保护和交通控制
当温度在-15℃和20℃之间时,交通可以开放两到三个小时。超出该温度范围的干燥时间将延长,但最长时间不超过4小时。地面干燥前,交通必须完全封闭上。倘若条件容许,尽或许会延长打开时间有助于提升材料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