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检测时声测管会发生以下质量问题:
2.1 桩底声测管弯曲
因施工不当,造成桩底声测管向内弯曲,间距变小,使发射与接收换能器不保持平行,超声脉冲声速异常偏高,波幅降低,声速曲线不正常。由于桩底是缺陷易发生部位,根据此类曲线很难判定桩底是否存在缺陷,很可能发生漏判、误判,给工程留下安全隐患。
2.2 桩身声测管倾斜或弯曲变形声测管绑扎不牢或绑扎间距过大,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声测管受混凝土挤压发生倾斜或弯曲变形,管间距离变大或变小,直接
影响检测结果的分析判定,甚至无法给出桩身完整性类别,只能采取钻芯或其他可靠的方法进行检测,影响正常的施工。
2.3 声测管连接处套管过长由于钢套管过长,焊接质量较好,密封在内部的空气不能排出,声波信号要绕行很长距离或穿过空气层才能被接收到,造成声波
信号的严重异常,影响桩身完整性的判定。
2.4 声测管管径过大一般假设换能器位于声测管的中心位置,如果声测管的直径较大,换能器在管内摆动范围较大,使耦合水层延迟增大,对声波传播的时问影响也更大,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就较大。
3.声测管的材料质量控制
声测管的材料质量控制主要从外观质量和材质要求两方面进行控制。
3.1 声测管的外观要求
声测管应顺直,弯曲度不大于5 mm/m;声测管两端截面应与其轴线垂直,并应无毛刺;不允许有裂缝、结疤、折叠、分层、搭焊缺陷存在;管内应畅通无异物。
3.2 声测管的材质要求
要求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保证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不会变形且与混凝土粘结良好,不致在声测管和混凝土间产生缝隙包裹不佳,影响测试结果。其力学性能、抗弯曲性能、耐压扁性能、密封耐压性能应满足规范要求。钢薄壁声测管的优点是便于安装,可直接固定在钢筋笼内侧上,固定方式可用电焊或绑扎;钢管刚度较大,埋置后可基本上体质其平行度和平直度。所以一般混凝土灌注桩推荐使用钢薄壁声测管。
3.3 装卸和贮存要求
声测管声测管在装卸搬运过程中,应采用机械或人工将声测管抬起运送至制定地点,严禁抛掷和滚动,以防声测管变形弯曲。吊装时宜用纤维吊装带并注意轻拿轻放,不能一头着地, 以防泥土阻塞声测管。声测管在工地存放时,宜放入仓库或料棚内,以防雨淋生锈。室外堆放时,应存放在干燥的地方,下垫枕木,上方不可压重物,并有遮盖物防雨防潮,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一个月。
4 声测管的工艺质量控制
4.1 声测管的埋置数量
声测管的埋置数量,交通和建筑规范略有区别,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规定如表1规定。
4.2 声测管的直径
超声波检测放入声测管中的换能器直径一般为30 mm左右或更小,规范规定声测管内径比换能器直径宜大10 mm~20 mm,因此选用
声测管宜选用直径40 mm~60 mm钢管。
4.3 声测管的壁厚
声测管的壁厚要求,除能满足工艺性能外,还要确保安全使用,宜符合表2要求。
5安装质量控制编辑
超声波法检测对声测管总体要求是:接头牢靠不脱开,密封不漏浆;管壁平整不打折,平顺无变形;管体竖直不歪斜;管内畅通无异物。
5.1 埋设
声测管埋设深度应埋设至灌注桩的底部,其上端应高于灌注桩顶面300 mm~500 mm, 同一根桩的声测管外露高度宜相同。
5.2 密封
声测管的底部应采用焊接盲盖或钢板来保证密封不漏浆;声测管安装完毕后应将上口加盖或加塞封闭,以免浇灌混凝土时落人异物,致使孔道堵塞。
5.3 固 定
声测管可直接用点焊或铁丝绑扎的方法固定在钢筋笼内侧上,固定点的间距一般不超过2 m,其中声测管底端和接头部位宜设固定点。对于无钢筋笼的部位,声测管可用钢筋支架固定。为了保证声测管的相互平行,可以在声测管间点焊三角形钢筋架支撑。
5.4 联接
钢筋笼放人桩孔时应防止扭曲,声测管一般随钢筋笼分段安装。将带有底盖的声测管固定节钢筋笼上,其余的暂时固定在制作好的待下的钢筋笼上,下钢筋笼时将声测管的上一节对接好后插上,同时把声测管绑扎在钢筋笼上,依次而做。每段之间的接头可采用反螺纹套筒接口或套管焊接方案,反螺纹套筒接头应采用软性的橡胶密封圈,套管联接可选一段长80 mm左右的钢套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