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是古代官方的称呼,我们老百姓俗称它为牌楼。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牌坊的历史源远流长。据考察分析,牌坊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由此可以推断, “衡门”至迟在春秋中叶即已出现。衡门是什么呢?当时是以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的结构存在的,旧称“衡门”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牌坊的老祖宗。
其实牌坊与牌楼是有显著区别的,牌坊没有“楼”的构造,即没有斗拱和屋顶,而牌楼有屋顶,它有更大的烘托气氛。但是由于它们都是我国古代用于表彰、纪念、装饰、标识和导向的一种建筑物,而且又多建于宫苑、寺观、陵墓、祠堂、衙署和街道路口等地方,再加上长期以来老百姓对“坊”、“楼”的概念不清,所以到最后两者成为一个互通的称谓了。
牌坊在古时候其实就是一个门的称谓,但是到什么时候确定它为牌坊的呢,这要从唐代说起。唐代,我国城市都采用里坊制,城内被纵横交错的棋盘式道路划分成若干块方形居民区,这些居民区,唐代称为“坊”。坊是居民居住区的基本单位,“坊”与“坊”之间有墙相隔,坊墙中央设有门,以便通行,称为坊门。后来因为门没有太大的作用,所以就只剩下现在这种形式,于是老百姓逐渐地称这种坊门为牌坊。
石牌坊摆放一般用来表彰与纪念人物或表示美观的建筑物,多建在市街、乡村、家祠、寺院、道观、景区、学校等处。在我国古代摆放石牌坊是为了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表彰功勋、旌表贞烈所立的纪念性建筑物。它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老百姓一些榜样性的作用,以此来激励人们知廉耻,懂礼仪,勤奋上进等,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被表彰,或成为流芳千古的人物,在我国古代还是有很大作用的。
嘉祥石雕,历史悠久,雕艺精湛,风格独特。远至汉朝,近到清明,地上宫殿,地下陵墓,无不留下嘉祥人艺术的结晶。中国早的汉代石狮和被称为世界文化艺术之瑰宝的武氏墓群石刻均出于嘉祥。 嘉祥县于1996年被授名“中国石雕之乡”。嘉祥神画石雕厂始建于1995年,是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多元化经营的大型雕塑公司。目前产品以形成现代、传统、仿古等几大系列。品种繁多,风格继承与发展并举。产品已在山东、江苏、浙江、湖南、湖北、陕西等二十几个省、市、地区受到各界好评。